记得有一次跟朋友提起自己不喜欢高行健,被问及原因,却说不出所以然,只敷衍道:“就是不喜欢他。”其实在发这一感言时,我并未读过任何高行健的作品,简单说,我不喜欢他纯属偏见,但当时并未对这一偏见追根究底,过后便将此事抛诸脑后,直到最近。
过去10年所读的书,英文占的比例远高于中文,最近由于功课需要开始有所调整,每次去图书馆,在中文书籍区停留时间有所增加。几次下来,发现高行健的书很多,便忍不住翻了翻,居然挺喜欢,于是开始思考那一“偏见”。
我对高行健的了解仅限于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和反中共的流亡作家,故“偏见”必源于这两者。我很肯定不是后者。中国对于言论自由的限制是不争的事实,但是否犹如外界所描绘那么极端,我不得而知,也不愿知道。我对政治这种冷淡态度至少确保自己不会因为高行健是流亡作家而有任何偏见。
然而现在中国的一切都似乎可以与政治挂钩,奥运、中国制造的食品、玩具都成了政治家手中的棋子,诺贝尔奖也难逃此命运。如果高行健不是反中共的流亡作家,他能否获得这个文学界最高荣誉?这是个没办法回答的问题。达赖喇嘛如果不是要将西藏从中国独立出去,而是立志于阿拉斯加州(Alaska)的独立,他能否获得诺贝尔和平奖?这更是个毫无意义的问题。但谁又可以站出来拍着胸口保证这些奖项的后面毫无政治因素?这就是我以前不喜欢高行健的原因。
现在想想,实属自己的政治态度在作怪。我憎恶政治,不愿被卷入其中,但不能没有政治态度。对事物、对人生有自己的态度,而且不受到他人左右,这是作为人最基本的权利。自己的态度别人怎么看?管它的!都说了是自己的!
我的态度?我喜欢高行健的作品,但不认同诺贝尔奖,它只是让我接触更多优秀作品的渠道,另一个“New York Times Best Seller List”,因为最出名的不一定是最好的。
This entry was posted
on July 22, 2008
at Tuesday, July 22, 2008
and is filed under
胡言乱语
. You can follow any responses to this entry through the
comments feed
.